在發改委確定大豆油脂壓榨行業產能過剩,并限制審批新項目的3年之后,中糧、中儲糧和中紡糧油這樣的央企,依舊獲得了發改委的產能擴張和新建的審批。
而與此同時,一度占有中國食用油壓榨產能50%以上的外資企業,無一獲得新建產能的審批。外資在該民生領域的市場占有比例也因此下降。
“發改委有意限制外資在這一領域的權重。”一位獲得新建產能的央企高層向《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表示。
發改委“洗牌”
“最近,發改委讓我們上報生產建設情況,我們做的匯報,發改委非常滿意。”中儲糧油脂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發改委對我們的生產狀況非常重視,因為我們對執行發改委意圖的作用非常重要。”
2011年,發改委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大豆壓榨和規模較小的油菜籽等加工項目被列為限制類產業項目,具體包括大豆壓榨及浸出項目。
但國內大型企業并未受到大的影響。2011年發改委先后完成了對鎮江、東莞、天津、唐山等地的新建和擴建產能審批。
在《目錄》發布后,中儲糧計劃在5年內使其小包裝油金鼎的銷量達到近百萬噸,將名列金龍魚和福臨門之后的第三位。有分析稱,中儲糧的油脂壓榨能力在每年600萬噸以上。
2012年12月初,中儲糧首次對外開放鎮江油脂基地,在該基地中,記者不僅看到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和泊位碼頭,同時看到,新建的大型油脂壓榨和調配車間也投入生產。
“中糧也獲得了新項目。”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與中儲糧不同的是,中糧只獲得了一個項目,但是中糧的總油脂壓榨能力已經接近1000萬噸。”
記者向中紡糧油人士求證,該人士未透露獲批的具體信息,但表示,“我們在近兩年,確實獲得了一些壓榨項目的審批。”
從接近發改委人士處,記者獲悉:“益海嘉里這樣的外資企業,在2009年后沒有獲得任何壓榨項目的審批。”
目前占小包裝油市場頭把交椅的金龍魚,其母公司就是益海嘉里。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