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產量連續增加,加上進口大米持續涌入,國內稻米供應得到明顯改善,今年新的中晚秈稻上市后價格就節節走低,局部地區跌幅還較大。經歷了持續的下調后,目前秈稻下跌趨勢有所趨緩,筑底跡象開始顯現。不過當前收購市場總體不旺,秈稻供應壓力有待化解,在沒有第三方力量介入的情況下,預計短期內難以出現像樣的行情,低迷走勢或將延續較長時間。
秈稻市場跌勢趨緩
經歷了近兩年的牛市走勢后,今年二季度以來,中晚秈稻市場開始了持續下跌行情。國慶節后,隨著新稻上市量的不斷增加和收購企業的謹慎觀望,中晚稻的下跌之勢有所加快,部分地區一兩周內甚至就下跌了100元/噸以上。進入11月中下旬后,產區大部分地區中晚秈稻收購價已下跌至2600元/噸左右,部分地區只有2520—2560元/噸,而從農民那里直接收購的價格更低。隨著秈稻價格不斷逼近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秈稻市場的支撐作用逐漸增強,加上粳稻市場托市收購的陸續啟動,農戶的惜售心理也逐漸抬頭,稻谷價格下跌幅度有逐步趨緩之勢,筑底跡象有所顯現。12月上旬,湖南長沙地區中晚秈稻收購價為2620~2660元/噸,與上月中旬持平。安徽合肥地區中晚秈稻收購價2620~2680元/噸,蕪湖地區2600元/噸左右,基本保持穩定。江西南昌地區晚秈稻收購價2640~2660元/噸,基本持平;上饒地區收購價2540~2620元/噸,撫州地區收購價2540~2600元/噸,穩中略降。
中晚秈稻購銷冷清
由于國慶以來銷區大米市場行情持續偏弱,走貨不快,加工企業獲利艱難,對后市普遍不太樂觀,采購相對較為謹慎,入市收購的意愿總體較低。而農戶也對當前稻谷格也較失望,出售意愿不高。加上目前中晚秈稻價格總體高于最低收購價,托市收購也無法啟動,這就造成了中晚秈稻市場走勢低迷,購銷清淡的局面。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