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我國玉米產量超過稻谷383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主要作為飼料糧的玉米,產量超過水稻、小麥等口糧,折射出中國人膳食結構的重大轉變。
盡管玉米連年增產,但在專家們看來,未來若干年里,玉米可能是中國需求缺口最大的糧食作物。從飼料糧到廣泛用于日常生活,看似可堪大任的玉米仍面臨不少問題。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李建生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禾谷類作物中,玉米是惟一的年種植面積和總產保持連續增長的作物。他認為,就長遠而言,我國糧食安全的壓力,更多的是來源于飼料糧。
2010年,全國肉類、禽蛋、牛奶、水產品產量分別比2003年增長23%、18.5%、105%、31.8%。同期,飼料用糧消耗玉米,由1800億斤增至2400億斤,增長33%。
“與水稻、小麥不同,玉米深加工后的產品被廣泛地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化榜表示,玉米經過加工,可以變成淀粉、酒、油和味精,從湯到罐頭、奶油到沙拉醬、蛋糕,再到方便面,都有玉米的身影。玉米的用途遠不止食物,還能做成燃料酒精、紙和布等。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從2000年起,我國玉米年需求量平均增加7.3%,至2015年我國人均玉米需求量為207公斤。以現有13.6億人口為基數,到2015年我國玉米需求量將達到2.8億噸。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撰文指出,預計“十二五”末我國玉米消費總需求量將在4400億斤左右,玉米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有可能被打破,個別年份甚至會出現產不足需的情況。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