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糧上市以來,吉林省糧食市場價格高位回落,加之種植成本提高,農民對后期玉米價格預期較高,惜售氛圍濃重。12月12日,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做客吉林省政府網,就吉林糧食購銷形勢回答公眾提問。他建議企業把握好機遇,抓緊入市收購,力爭多收、多儲、多經營。建議農民朋友不急用錢的,最好明年三四月份玉米水分降低后再出手。
韓福春說,今年吉林糧食收購面臨的問題是,入市企業少,市場不活躍,農民期望值高。由于今年中原地區玉米品質優、水分小、價格低,吸引南方企業集中采購,導致吉林收購期推遲;南北方玉米價格倒掛,貿易企業無利可圖,到東北采購的南方銷區客戶較少,購銷數量下降。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玉米深加工產品需求下降、價格回落,處于盈虧平衡點或微利狀態,且生產多為濕法加工,前期外溫較高,濕糧儲存容易霉變,加工企業采取邊收邊加策略,不進行大量收購和儲存,只維持1周左右庫存,最近才開始放量收購。
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糧食品種,對于農民玉米什么時候出手適宜,韓福春認為,應當晚賣、賣干糧。
他給出了三個理由:一是節省烘干費用。企業烘干1噸玉米,要支出50元,平均每斤2.5分錢。二是烘干干物質損耗大。企業機械烘干玉米,水分扣量高,按目前收購價1.08元/斤計算,1斤糧比自然晾曬后少賣3.4分錢。兩部分合計,等于農民賣濕糧比賣干糧每斤少得6分錢。三是自然晾曬玉米優于烘干玉米品質,收購價差每斤大體2分錢左右。再加上賣干糧多得的6分錢,就是每斤8分錢。如果再考慮南方企業采購規律、糧食季節差價等推動后期價格上漲的因素,晚賣、賣干糧更要高于8分錢。
“退一步來說,如果市場價格下行,農民去賣政策性糧,同樣也是賣干糧比賣濕糧合算。按1.06元/斤(國標三等)收購價格計算,30個水分玉米一口價只能賣到0.78元/斤,而賣干糧則為1.06元/斤,價差較大。”韓福春建議,農民朋友不急用錢的,把糧食保管好,還是晚賣、賣干糧,最好三四月份玉米水分降低后再出手。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