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鯢保護與發展論壇”13日在張家界開幕,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專業從事大鯢保護與發展的部門領導、企業家以及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論壇,為中國大鯢保護與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計。
以“保護水生生物、促進合理利用”為主題的本次論壇,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總結中國大鯢保護與發展經驗,探討分析大鯢保護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大鯢保護、馴養繁殖、經營管理、病害防治及展示水平,增強全社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加快科技進步促進大鯢開發利用步伐,造福人類。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個體最大的兩棲動物,因其發聲似小兒啼,俗稱“娃娃魚”,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億五千萬年。近幾十年來,全球各地的大鯢因生存環境變化,種群數量驟減,目前這種主要原產地在張家界的生物“活化石”,已被世界環保組織列為與大熊貓同級的一類保護動物,中國政府也將其列為二類保護動物。
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樊祥國介紹,通過建立保護區、鼓勵馴養繁殖、建立和完善大鯢經營管理制度、加大保護執法監管力度、規范經營利用行為、開展增值放流及科普宣傳等系列工作,目前大鯢種群得到一定恢復,全國已建成34處大鯢自然保護區,培育大鯢超過400萬尾。
樊祥國表示,盡管大鯢保護與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大鯢野生資源數量逐年下降、馴養繁殖缺乏統一技術規范、經營利用產品產品缺乏來源追溯機制等問題,希望借助此次論壇,匯集全國大鯢保護與發展的成功經驗、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時,發現大鯢保護工作中的問題,為大鯢未來的保護與發展、經營利用管理提供前瞻性信息。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