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價格自11月低點1372美分/蒲式耳持續回升至目前的將近1500美分,我們認為當前價格已部分反映對后期南美大豆上市前供應緊張的預期,短期行情難現大幅漲跌,空頭入場仍需謹慎。
供需報告中性 現貨緊張
我國豆粕大多源自進口大豆壓榨,主要進口國為美國、巴西及阿根廷。12月美農報告顯示大豆產量為29.71億蒲,未作調整,期末庫存為1.30億蒲,調降0.1億蒲,接近市場1.35億蒲預測均值。全球期末庫存亦小幅下調至5993萬噸,較上年高393萬噸。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壓榨量超過了17億蒲,usda預測2013年壓榨量為15.7億蒲,年比略有下滑。巴西和阿根廷產量分別為8100萬噸及5500萬噸,如市場預期未作調整。農業部平衡表中下調豆類平均農場價展望給價格帶來壓力。
美國大豆銷售進度遠高于往年同期,中西部地區升貼水走高,對價格形成支撐,美灣基差受中國強勁需求而表現堅挺。當前美豆出口協議總量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半,中國訂單量增長20%以上,占總訂單量的60%。
巴西天氣有利 出口預期良好
倘若巴西出口不受到運輸基礎設施不足的影響,南美產量的增加將解決世界大豆短缺的現狀。南美總體種植面積相比往年有較大增幅,巴西國家供應公司預計巴西2012/2013年度大豆播種面積達2730萬公頃,比上一年度增加5.6%至9.2%,產量有望達8280萬噸,較上年增產25%,出口量近3625萬噸。usda參贊預計阿根廷播種面積為1970萬公頃,上年為1860萬公頃,大豆產量預計達到550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5200萬噸,2011/2012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4100萬噸。播種面積的增加將大幅提振產量,雖然阿根廷當前鼓勵壓榨、提高產能的政策很可能導致新作出口減少至1100萬噸。但巴西及阿根廷國內難以完全消費新增的供應,其出口量料將大增,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購買地,更多的大豆將提供給中國買家。
播種面積的增加基本確定,但影響最終產量的關鍵還在于生長期間的天氣狀況,相較于2011/2012年度產區的干旱氣候,新一年度南美的降水偏多,預計部分玉米種植地改種大豆將抵消大豆單產水平的下降。
來源:中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