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家估計,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在未來二十年內大概還要增加兩千多萬噸,其中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產量來自中國。此外,我國除了養殖大量的藻類外,還有橫跨十類門類的水產養殖動物,一百余種。從種類和產量來看,中國堪稱世界水產養殖業的領導者。近日,就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全世界總產量不及我國產量一半
麥院士告訴記者,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水產養殖歷史。我國在世界水產養殖業中所占的地位是其他國家所不可替代的。到目前為止,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產量占世界的70%。目前,全世界的水產養殖產量為五千萬噸左右,其中,有四千多萬噸來自中國。
雖然中國水產養殖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其弱點與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國目前只能稱得上是一個水產養殖大國,而非強國。日本、挪威等國家的養殖規模并不大,但是卻可以稱之為強國。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國對于整個養殖過程的基礎科學研究仍然薄弱,還未達到強國的水平。在過去三十多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更多的是通過規模擴張和資源消耗來片面追求總產量的迅速提高。而對于水產養殖科學基礎理論的探索,對資源節約、食品安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關注不足。因此,我國的水產養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距離的。
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多層面綜合解決
麥院士對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麥院士告訴記者,十八大提到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美麗中國,但是我國大部分的行業都存在著先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因此,我國急需跳出只關注gdp增長的思維藩籬,注重發展的質量。未來我國水產養殖業最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是質量、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像過去那樣靠規模擴張、大量消耗資源、片面追求產量的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并已經使我國水產養殖行業面臨巨大挑戰。環境可持續、資源可持續與消費者信心的可持續都是影響行業能否進一步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可持續發展問題要從多個層面來解決,其一是科學研究的支撐,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的制定與引導。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