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農業市場信息工作在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農產品市場流通、農產品市場價格監測預警、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農業農村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確保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現代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日趨完善,促進農產品高效流通。目前鮮活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流通的數量占到商品總量的70%左右;已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300多個,在區域布局上實現了產區和銷區全覆蓋,在市場類型上實現了綜合和專業互補充,在經營范圍上實現了種植、畜牧、水產等農產品全涵蓋;啟動洛川蘋果、舟山水產、定西馬鈴薯、贛南臍橙、牡丹江木耳等批發市場建設。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農貿市場等零售終端為基礎,以連鎖超市等現代流通方式為先導,以期貨市場為補充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
農業展會等產銷活動蓬勃發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業部支持和引導主產區積極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宣傳推介和產銷對接活動,全年累計舉辦700多場次活動,實現貿易成交額3000多億元。依托中國農業信息網,創建了農產品“網上展廳”和“供求一站通”平臺,累計發布供求信息近100萬條,注冊會員已超過60多萬人,訪問覆蓋范圍超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效推動了農產品產銷的網上對接。
農產品市場監測和信息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有效應對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目前,農業部已初步形成生產者價格、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互為補充,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有機一體的市場信息監測體系。2012年選擇33個蔬菜品種(占全國蔬菜產量的90%左右),根據生產區域布局,以代表性約300個生產大縣(含縣級市、區)作為調查縣,建立了3000名調查員的信息采集點,形成了蔬菜生產者價格調查工作體系。2011年底成立了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2012年農業部又與河南、黑龍江、吉林等8個省簽訂了《農產品市場預警工作部省聯動合作備忘錄》,推動部省共建分品種分析師隊伍,探索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新機制,提高分析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準確性。
來源:農業部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