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從自治區農業廳傳出一個好消息:今年廣西水果產量過1000萬噸。如果按人頭來算,平均每個廣西人擁有近200公斤的水果,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那么這個成績是如何做到的?記者來到廣西水果總站,挖掘廣西在水果發展方面的特色和亮點。
總產量首破千萬噸大關
今年全區水果總產量預計達1051萬噸,比2011年增產107萬噸,增幅達11.4%,高于全國平均增幅6.6%,實現歷史性突破,使廣西首次躋身全國五大水果千萬噸省(區)。
哪些水果產量“沖”得最快?據自治區水果總站站長李標介紹,除龍眼、芒果、荔枝基本持平外,柑橘、蕉類、葡萄等水果都呈增產態勢,其中柿子產量全國第一,柑橘產量從全國第四躍居全國第二,熱帶亞熱帶水果產量全國第二。
水果的增產惠及廣大群眾,城市居民可以吃到更多本地產的新鮮水果,更重要的是農民增收了。李標說,由于今年水果價格總體水平高于去年,平均價格約2400元/噸,同比增長10.5%,預計全年整個果業產值達252億元,比上年增長25%,是農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有力帶動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李標說:“最突出的特點是留住了農民。據抽樣調查統計,全區水果專業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比例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像陽朔以前不少農民外出打工,現在看到種金桔的收入遠遠高過打工收入,紛紛回來種果了。農村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是水果增產帶來的最明顯的社會效益。”
特色水果異軍突起
大眾的普遍心理是喜歡嘗鮮,在吃多了蘋果、梨、香蕉等平常水果之后,更想吃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李標說:“近幾年廣西的特色水果發展特別快。以后柑橘、香蕉、龍眼、芒果、荔枝等"大水果"的種植,主要在于提高其品質,面積將不會再大幅增加,甚至個別品種會縮減;拉動水果增產的主力軍,將是廣西本地的特色水果即"小水果"。”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