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農業局了解到,今年來賓市水果總產量預計達36.6萬噸,比2002年的13.8萬噸增加22.8萬噸。建市十年來,來賓市加快水果品種結構調整,優化生產布局,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發展產業化經營,促使來賓市水果業呈現結構優化、品種優化、效益優化的良好局面,水果產量和產值一年上一臺階。
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建市之初正是全區推進“優果工程”之時。
當時,整個來賓以種植龍眼和雜果為主,1999年的霜凍災害使得水果產業面臨產量低、優質果品率低、產值低等問題。而“優果工程”首先抓的是優化品種結構,形成產業差異化優勢。于是,乘著“優果工程”的春風,在穩定水果種植總面積(保持50萬畝左右)的基礎上,來賓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
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來賓市的霜凍天氣比較多,而龍眼較容易受霜凍天氣影響,加上近年來龍眼的市場前景差、效益低,于是,從2002年開始,來賓的水果技術人員積極到各鄉鎮進行宣傳,引導果農種植優良品種。
經過5年的努力,來賓市通過采取增加新種優良品種、高接換種優良品種、淘汰不適合市場需求及效益差的品種、淘汰不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等措施,完成品種結構調整面積42萬畝,良種覆蓋率由2002年的60%增至2011年的93%。從以龍眼、雜果為主轉為以雜交柑、砂糖橘、早熟溫州柑、大果枇杷、牛心柿以及時令水果為主的合理布局。
水果產量在總面積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呈臺階式增長。優質果品率穩步提高,水果為農民增收貢獻的份額也越來越大。
商品化建設漸成規模
商品化是實施“優果工程”效果的體現。據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來賓市在實施“優果工程”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制定了三華李(胭脂李)、牛心柿等品種的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并積極推廣新技術和生態農業新模式。
當前,來賓市已形成了雜交柑、特早熟(早熟)溫州柑、大果枇杷、葡萄、時令水果等極具特色和優勢的生產基地。例如象州縣妙皇鄉雜交柑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賓區城廂鄉砂糖橘、來華投資區鳳凰華僑農場的雜交柑、特早熟溫州柑標準化生產基地,武宣縣三里鎮牛心柿,合山市澳洲堅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和金秀桐木鎮大果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等。
來源:來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