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節,我國北方寒氣逼人,走進河北省曲周縣中道牧業養豬場,豬舍里氣溫20多攝氏度,數千頭法國生豬在這里出生、育肥、成長。
時光倒退到一年半前,778頭法國豬坐著飛機被運至中國,在曲周縣正式落戶。法國豬長啥樣?它怎么喂?能適應這里的水土嗎?記者近日走進這個特殊養豬場一探究竟。
進養豬場要過的第一關竟然是先洗澡,再換上養豬場提供的防護服,穿上長靴,踩過一片消毒池,記者才得以進入豬舍內部。“我們的衛生標準是國內最嚴格的。為了防止外界疫病傳染,我們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每一名工作人員在進入豬舍前都要經過復雜繁瑣的消毒程序。”養豬場副場長劉松林解釋說。
在一處寬敞的豬舍里,記者看到幾頭遍身白毛的肥胖種豬。它們有的臥著休息,有的走來走去。據劉松林介紹,一般傳統養豬場豬舍空間較小,豬與豬之間十分擁擠,而在這里,豬有足夠的空間走動,這對育肥十分有益,能提高豬的身體素質。豬欄上拴的幾條粗粗的鐵鏈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難道是驅趕時用的鏈子嗎?”“我們平時好好呵護它們還來不及呢,怎么舍得打它們。恰恰相反,這是豬的‘玩具’。”劉松林說。
養豬場工作人員崔永梅告訴記者,豬飼料都是按科學配方研制的,養豬場采用自動化喂養,機器會定時定量將飼料傳送到豬圈。豬圈地板下方有專門的槽,豬產生的排泄物直接漏下去,被自動運至處理池,產生沼氣,成為新能源。
據了解,這個“中法環保生態養豬基地”由法國農業部生豬研究院提供技術設備,是中國第一家全面執行歐洲標準、中法農業深度合作的生豬養殖項目。目前從這家養豬場出生成長的7000多頭生豬雖然價格比普通豬貴一倍,但訂單依舊絡繹不絕。新的豬舍工程正在擴建,最終將達到年出欄生豬20萬頭、年銷售收入9億元的目標。據新華社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