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茶葉市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而萌發,隨著來深建設者的增多而興起。1997年羅湖區茶葉世界開業,標志著深圳第一家純粹意義上的茶葉專業市場誕生,之后這一流通模式迅速被市場認可并得以在全市發展壯大。截至今年,深圳以茶命名的專業市場已有十八家,再加上各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內高度集中的茶葉商鋪和社區主題文化市場內初具規模的茶葉街組成的市場,總數已近三十家。此次我們循著深圳茶葉市場發展脈絡,調查當前茶行業狀況,旨在能為有意進入這一領域的商家提供參考與借鑒。
布局各區,力推茶產業發展
十五年前,因為距離羅湖口岸較近,眾多港客對茶葉的需求催生了可觀的市場銷售,吸引許多攤販在菜市場臨街搭鋪或沿著馬路售賣茶葉。當時陳姓商人利用這一時機,選擇附近的德興大廈,打出主題茶葉世界的招牌吸引小商戶進駐,由此開啟了茶產業市場發展的大門。
據記者了解,深圳目前除了去年新劃分出的坪山、大鵬和光明三個新區暫無專業茶葉市場外,其余各區內都有茶葉市場分布,它們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全市茶葉消費,已經是產品流通主渠道。其中羅湖和龍崗區,一個擁有連接香港便捷的陸路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商業旺地,另一個則是全市面積最大的區,據此優勢,兩區都有較多的專業市場且發展極具規模。
龍崗東方國際茶都、羅湖深圳古玩城茶都和福田中國茶宮都曾是深圳文博會分會場,而中國茶宮建立的茶博物館、南山區明香茶葉市場連年舉辦茶文化講座等活動,共同為深圳茶葉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特色各具,三類市場業態互補
以茶命名的專業市場已經是當前茶葉專業市場的常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內高度集中的茶葉商鋪和主題文化市場內初具規模的茶葉街在當前的市場上同樣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三種市場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據深圳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深圳這三類市場全年營業額達200億人民幣。
早在15年前,由于酒樓用茶需求量大,在福田、布吉等各農產品批發市場內均有不少經營茶葉的商戶。只是他們混雜于農副產品的店鋪內且不成規模,直至后來才逐漸集中連片,形成一個市場內累計營業面積達數千平米的規模,檔次也有提高。這類市場較以茶命名的市場起步更早,可謂其雛形,但在今天產業升級改造中開始走向下坡路。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