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危機持續發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創的同時,調味品、飲料企業也被卷入了這場風波。
“食用的醬油、醋、飲料里面的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綠腰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龔也長在微博中語出驚人。短短一天,這條微博就被轉發15000余條。一時間,消費者人心惶惶。
所謂的“塑化劑調味品”果真如傳言的一樣毒過白酒嗎?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上市公司卻堅稱自己產品不含塑化劑。
“沒有哪一家企業敢保證其生產的產品全部不含塑化劑。”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的判斷,與龔也長基本一致。
兩套標準前后沖突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龔也長。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龔也長對“調味品塑化劑含量400倍白酒”的說法也有些“含糊”。
“在微博中說食用的醬油、醋、飲料里面的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確實有點夸張。”龔也長改口稱,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劑最大殘留量標準比白酒行業中塑化劑最大殘留量確實高出很多倍。
按龔也長的說法,我國并沒有明確規定,飲料、調味品塑化劑含量上限,衛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發的衛辦監督函[2011]551號文件和衛辦監督函[2011]773號文件,對于食品、調味品的檢測標準界定,存在明顯沖突。
2011年6月,衛生部下發的[2011]551號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的鄰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和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殘留量分別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衛生部卻又下發了[2011]773號文件,規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總含量不超過60mg/kg的,可以允許繼續生產銷售和使用。
從衛生部對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總含量不超過60mg/kg的規定來看,要比衛辦監督函[2011]551號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的鄰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和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殘留量高出數十倍。
實際上,塑化劑標準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眾多國內食品巨頭的集體抗議。
沒有哪一家企業敢保證產品不含塑化劑
來源:長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