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國總共出欄了86億只這樣的肉雞,產值232億美元。美國的人口大約3.1億,相當于平均每個美國人一年要吃28只肉雞
云無心:
食品工程博士,現在美國從事食用蛋白質的研發工作,通俗點說,是“在實驗室里研究如何做飯”。
肉雞在中國的正式名稱是“快大型雞”,本來已經存在了多年,最近一條“行業曝料”把它稱為“速成雞”,立刻引爆了公眾的質疑。主管部門、行業專家、科普作者,紛紛發聲,介紹現代養雞的常識,而監管部門對“被曝光”企業的檢查沒有發現違規之處。
事情似乎告一段落,而央視一條新聞調查,卻顯示某些養殖戶不僅濫用抗生素,而且使用了激素,并且下游企業未經檢驗,就把這些“問題雞”供應給了終端企業。
這一“黑幕”本來是“某些養殖戶違規養殖,產業鏈違規運作,監管缺失”的典型例子。然而不管是部分媒體還是公眾,都把問題直指“速成雞”。盡管農業部反應迅速,立刻派出調查組,然而不管結果如何,違規的企業當然是咎由自取,合法經營的企業卻必然不得不“陪綁”。
人類養殖禽畜的實質,是把飼料轉化為肉。在各種禽畜之中,雞的轉化效率是最高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從育種、飼料、防病、生長環境等等方面全方位努力,終于把雞的飼養效率提高到了人們難以理解的高度。國際上,雞肉也就成了最廉價的肉類。
這樣的肉雞,常規的出籠時間是42到48天。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40%的雞大約在4到5斤半之間,5斤半以上的超過25%。美國的產業模式和監管力度,決定了這些雞農會遵守養殖規范。換句話說,規范合法地養殖,完全可以達到許多媒體和公眾難以理解的“速成雞”來。
這樣的肉雞大約占了美國雞肉的98%。2011年,美國總共出欄了86億只這樣的肉雞,產值232億美元。美國的人口大約3.1億,相當于平均每個美國人一年要吃28只肉雞。
這樣的雞不需要激素,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禁止使用激素。實際上,肉雞的身體機能并不完全健康,激素的使用很容易使它們“走火入魔”。新聞中曝光的“喂違禁激素比速生還快”是出自雞農之口。雞農不會進行對比試驗,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利也就很難說。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