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央視披露山東“速生雞”違規用藥一事,各大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讓“雞”繼2004年禽流感之后,再次走進大眾視野,成為茶余飯后談資。
事件發生及回顧
18日事件報道之后,農業部立即責成山東省相關部門迅速查處,并立即派出專家組前往山東調查。山東省成立4個督查組展開調查,19日公布責令所涉企業整改,部分養雞場已被查封,并下發緊急通知規范獸藥使用監管整治。上海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介入調查,20日披露,經查,2010年至2011年,百勝集團委托上海市食藥檢所檢測的樣品中,有山東六和集團雞類產品19批,經檢驗,有8批產品抗生素殘留不合格,且檢測結果均以檢測報告形式報給百勝集團。關于此事后繼處理仍在進行中。
各大媒體如此關注,但肉雞市場現狀如何,卻鮮有人提。
首先,“速生雞”的稱呼我們不想茍同,我們更愿意稱之為“肉仔雞”,因為白羽肉雞是育種成果,專業術語為broiler,翻譯為肉仔雞。“肉仔雞”風波持續發酵,一石激起千層浪,肉雞市場動蕩不安。
據博亞和訊調查,從19日起,山東多家食品加工廠停產,雞肉制品價格普降500-1000元/噸,目前價格仍未上調,同時鴨肉制品不幸遭受牽連,雖價格無明顯下調,但產品走貨量大為減少。
來源:博亞和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