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啥農藥,劑量有多少,間隔期多長……為保證食品安全,在重慶蔬菜主產區,每批蔬菜上市前,都要先查看“健康檔案”,經全面“體檢”后才能進入市場。
重慶年均播種面積近千萬畝,總產量接近1500萬噸,產地菜質量直接關系到市民的“菜籃子”安全。記者從重慶市農委獲悉,今年重慶已在潼南、武隆、銅梁、璧山4個蔬菜產業核心基地縣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試點,明年力爭覆蓋到全市全部蔬菜產業基地縣和區域性中心城市。
重慶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黃君一介紹,為讓市民吃上“放心菜”,農業部門會對蔬菜生產時的種子、化肥等投入品進行嚴格監管和檢驗檢測。生產企業、合作組織則對施肥、用藥、種植技術等生產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同時記錄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施用了哪些農藥、施用了多少量、間隔期有多長等,為蔬菜建立生產檔案。
目前,重慶已建立起依托主產區鄉鎮、區縣以及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三級體系,對蔬菜質量安全進行有效把關:對于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和生產企業,首先要自己建立檢驗檢測系統,對每批產品進行自檢;區縣農產品監管部門要進行抽檢;進入到農產品批發市場時,市場還要建立起檢驗檢測系統,對所有進入批發市場的農產品進行最后一道關口的檢驗檢測。(李松)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