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從原來的“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作戰”,這種抱團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合作組織與農戶雙贏,而杭州農法生豬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農法生豬合作社”)正是這支農業發展大軍中的一員。
今年,“農法生豬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獲此殊榮的全國共有600家,浙江省有29家,蕭山區僅此1家。作為一家成立僅6年的生豬專業合作社,究竟走了一條怎樣的致富道路,在短短6年時間,一躍而上,成為蕭山生豬行業的“一枝花”?
文/記者盛鳳琴攝/記者張迪
“老百姓對畜產品的需求,不僅局限于量,更重視質。小生產者因信息短缺、科技底子薄、市場開拓能力差等原因,要么不能滿足市場所需,要么生產積壓,更談不上創建自己的特色優質品牌,發展潛力受到限制。因此,只有依托合作經濟組織把農民組織起來,才能夠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為產業爭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為農法生豬專業合作社的創立搭建了平臺。”眼前說話的正是杭州農法生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樓法慶。
2006年6月,正是在他的發起下,由杭州蕭山法慶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杭州新欣種豬有限公司、蕭山杜洛克種豬場、杭州蕭山東江養殖有限公司、杭州全信種豬有限公司等幾個規模養豬場和若干專業戶、屠宰個體戶合股成立了杭州農法生豬專業合作社。
現如今,該合作社已經擁有了126個社員,涉及幾家規模豬場和全區各個鎮街的100多個養豬戶,注冊資金1000萬元。合作社組織推進標準化優質生豬生產基地建設,整合生豬養殖資源優勢,建成了集種豬繁育推廣、飼料采購加工、商品豬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和肉食品銷售以及糞肥收集利用一體化的經營體系。
從原來的“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作戰”,這種創新的發展模式讓更多市民受惠,同時也讓更多養殖戶嘗到了甜頭。據了解,“農法生豬合作社”的社員都有自己的豬場,總存欄量達到20萬頭以上,年出欄商品豬50多萬頭,年屠宰量達到15萬頭,肉品銷售額突破2億元……多家社員是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
被問及該合作社的成功秘訣,樓法慶笑著說:“這完全是抱團發展,統一管理所產生的連鎖效應。”
標準化養殖,統一管理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