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yè)部近期一份報告牽動國人神經。
美國農業(yè)部預測,2012年中國大米進口量同比增長將超過4.5倍,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60萬噸。這將使中國成為僅次于尼日利亞的全球第二大大米進口國。
“猛增4.5倍”、“全球第二大大米進口國”,不禁讓人擔憂大米是否會重蹈當年大豆的覆轍。上世紀90年代,我國大豆市場基本能夠自給自足,但現(xiàn)在卻為“洋大豆”所主導,目前我國大豆和食用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達60%以上,超過了安全警戒線。市場供應受制于人,定價權完全操縱在外資手上。
大米進口的激增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的糧食安全?中國是否要依靠國外大米養(yǎng)活?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實地探訪 滬上難尋進口大米蹤影
上海普陀區(qū)曹安公路五號橋南側1501號,是上海最大的大米批發(fā)交易市場——上海真新糧食交易市場所在地。
這個市場緊鄰高架橋而建,從外面看頗不引人注意,絲毫看不出上海最大大米交易市場的“霸氣”。不過,當走進市場后,四個總面積達數(shù)千平方米的長方形巨大交易大廳,各色包裝的一袋袋堆積如山的大米,讓人真正感覺走進了大米的世界。
市場上,東北大米、蘇北大米、湖北大米、河南大米等全國各地的大米等隨處可見。“稻花香”、“長粒香”、“東北小町”、“射陽大米”、“丹陽大米”這樣的上海百姓耳熟能詳?shù)拇竺着谱討斜M有。
然而,當記者詢問要購買泰國、越南、印度等國的進口大米時,問遍市場,在數(shù)百家商戶中,只在三號交易廳中尋到了一家售賣泰國大米商戶。“全市場就我們一家賣進口大米,你要買進口大米就我這里有。”該商戶的老板告訴記者。
這家大米商戶售賣的泰國大米價格在批發(fā)價格4元-8元每斤之間,與市場上高端的東北大米的價差并不大。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這家商戶所售賣的泰國大米包裝都是中文的,明顯是在國內加工的,而非真正的原裝進口大米。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