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肯德基被卷入“六和門”后,26日,麥當勞也改口承認,山東六和是其二級供應商,并稱已從12月18日開始停用向六和集團采購的雞肉產品。有意思的是,也是在12月18日,麥當勞還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麥當勞所使用的每批次雞肉原料都經第三方獨立實驗室檢測且確認合格,我們的雞肉產品遵守嚴格的食品品質標準且符合政府相關標準。”
從11月23日的“藥物喂養”,到12月18日的“抗生素催化”,各種“速成”讓人們談“雞”色變,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群體性擔憂。
無論是一級供應商還是二級供應商,顧客看得見的焦慮是餐桌上的東西,是雞腿雞翅和雞肉;無論是山西粟海集團還是山東六和集團,消費者記得住的是終極就餐點,是肯德基、吉野家和麥當勞。
然而,“速成雞”生長四十多天就能成熟上桌,一個多月過去了,我們卻沒聽到這些在廣告里口口聲聲為顧客“精挑細選負責任”的企業一句對不起。
這期間肯德基向公眾和媒體先后發布了一共6份聲明,卻沒有提及哪怕一句道歉;麥當勞拖到前日才堪堪承認自己也是“速成”供應鏈對象的一分子,卻也沒有一句道歉。
一直以來,“洋快餐們”都以“健康安全時尚”的標榜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但近年來卻問題不斷。比如今年8月底長沙市衛生局在抽檢的肯德基香辣雞腿堡中,發現大腸菌群含量超標的現象遠高于國家規定的糕點類食品標準;比如此前公布出麥當勞所售炸薯條中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多等問題。然而肯德基辯解且堅持認為,漢堡不是面包,不能以面包糕點的標準來衡量,大腸菌超標是因為檢測漢堡的標準不對;麥當勞則干脆承認檢測結果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明顯增多是因為采用了改進過的測試方法,而且還公開聲明這一方法使檢測結果更加精確。
還是沒有道歉。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麥當勞曾在2010年6月4日因檢查出金屬鎘超標,對使用者特別是兒童有潛在危害,所以連夜召回大約1200萬個印有“怪物史萊克4”圖案的玻璃杯并向公眾致歉。
只可惜,這件事發生在美國。
在中國,無論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都一下子變得“內向”和“寡言”,沉默,辯解,再沉默。最后不了了之。即使出了問題,漢堡卻繼續在賣,我們的孩子們也繼續在吃。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