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檢測、加工、貼標、包裝……一箱箱加工精美的水產品被工人裝上了貨車。在龍田鎮,每天平均有3噸水產加工品從東華村人創辦的近10家水產加工企業配送到全國各地,其中,南美白對蝦占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不僅如此,東威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還成為百勝餐飲集團國內餐廳的指定供貨商,肯德基餐廳所銷售的對蝦70%也來自東威。
龍田鎮東華村水產加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給這個小漁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目前,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美元,東華人用勤勞智慧的雙手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藍色經濟”樂章。
很難想象,30年前,東華村還是個十年九旱、人多地少、土地貧瘠、資源短缺的荒涼小漁村,人均收入不過200元。“窮山惡水鳥不棲,有女不嫁東華男。”這是村民曾經的記憶。為了生活,不少村民只能從港頭等鄉鎮購買水產品,再運到福州、長樂等地販賣。大家肩挑手提,走街串巷叫賣,東華村也被人們稱作“攤販村”.由于沒有保鮮設備,當天賣不掉的水產品只能倒掉。
窮則思變。1986年,村民何殿官、何國清等人租用了一家廢舊碾米廠建起了一個冷凍廠,隨后又聯合村里6個股東辦起了東華村第一家水產加工企業--龍威水產。從單純小買賣到發展水產品加工產業,東華人實現了新跨越,從此踏上了從“攤販村”到“水產王國”的轉變歷程。
在龍威水產的帶動和改革春風的沐浴下,東華人辦的水產品加工廠開始遍地開花,東威、誼華、朝輝、華盛、龍華等多家水產加工企業在家鄉落地生根。如今,在龍田鎮建起的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中,90%以上的水產品加工出口企業是東華村民創辦的,年產值上億的有六、七家,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地。去年,東華村水產加工產值高達六億多元。
圍繞水產品加工產業,東華人又把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市場,延伸產業鏈,積極發展養殖基地,投資參股遠洋捕撈業等。目前,東華村民的水產加工公司已擁有水產養殖基地近8000畝。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