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記憶。我們自己拿著空油瓶到糧油店去打油。一個大漏斗插在瓶口,咕咚咕咚灌油進去,然后拿回家炒菜,在那個年代,大家吃的都是那樣的散裝油。但是現在,用瓶子打油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家里的食用油早已經變成了桶裝油。如今散裝油依然大量存在,但它的衛生和安全早已不如以前了,我們在不同的場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著這些油,那這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評論員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散裝油市場衛生狀況觸目驚心。散裝油到底有多不安全,散裝油又來自何方,流向哪里?
這是記者在武漢的散裝油批發市場上看到的情景,生意興隆的批發商門口都堆放著這樣污濁不堪的大油桶,這個大鐵桶里裝的大半桶稍稍結凍的就是散裝油。這些塑料桶是反復用來裝散裝油的中轉桶,在它的旁邊這些臨時性油桶曾經是油漆桶和涂料桶,在這家經銷店的散裝油油桶上面堆放著拖把和鞋子等雜物,而這一家油品經銷店更加夸張,老板娘直接把油桶旁邊當成了孩子的廁所。在武漢的白沙洲和太平洋農貿兩個批發市場,20多家散裝油經銷店的衛生都是如此。
記者:質量安全上?
油品批發商:絕對沒問題。
更讓記者驚訝的是,一家油品經銷店門口一輛本來拉甲醇的運輸車卻被用來運送食用油。
油品經銷商:我這個罐容能裝1000多噸。
記者:那么多油能賣完嗎?
油品經銷商:我一天有時候就賣100多噸油。
何東平(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 油料及油脂工作組組長):這幾年我們對武漢市的一些市場情況,有這樣的一個分析,凡是在菜市場那種散裝的油脂,幾乎是95%不合格的。那么它不合格主要是渾濁,酸價過高,雜質過多。水分多高。
董金獅:散裝油沒有關于自身的定義和標準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如果看到這樣的油,我們食欲就會大減,可能下飯店我們都會心有余悸。其實我們國家對食用油有嚴格的標準要求,從生產環境來說,比如進車間里,要進行更衣、洗手、消毒,從業人員都有健康證,車間里的衛生都有嚴格的規定,然后對它包裝材料、包裝信息都有嚴格規定,但現在的問題是他不知情這個標準,導致了劣質的散裝油會流通到市場里去。
來源:央視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