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前一日相比,12月29日,肉類、蔬菜價格以漲為主;水果、成品糧價格穩中有漲;水產品、食用油價格微幅波動;雞蛋、奶類價格基本穩定。監測的21種蔬菜中,19種價格上漲,2種價格持平。
“近期,北京地區氣溫出現近30年同期的較低值,寒冷天氣給京城菜價帶來較大影響。”新發地批發市場統計部門負責人劉通表示,冬季北京市場的蔬菜由3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儲存蔬菜,如胡蘿卜、白菜、洋蔥等;一部分是南方蔬菜,如尖椒、柿子椒、菜花等;一部分是北方大棚的設施蔬菜,如小白菜、小油菜。這三類蔬菜中,儲存蔬菜的價格會隨著儲存費用的增加以及損耗的增加而上漲,這種上漲是正常現象。
今年北京冬季蔬菜的供應狀況相對來說比較平穩。劉通分析認為,南方冬季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和冬季儲存蔬菜充足是兩個重要原因。極寒天氣對菜價的影響僅僅局限于北方的設施蔬菜,蔬菜的替代性比較強,北京冬季蔬菜的供應不成問題。新發地市場近期蔬菜的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至20%,市場購銷兩旺。
北京如此,全國范圍內又如何呢?中國農科院信息所農產品市場預警專家孔繁濤認為,目前各地的蔬菜價格上漲,處在季節性波動范圍之內,符合常年規律。一般來說,正常年份蔬菜價格12月份會比11月份上升約20%,例如,去年12月份2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環比上漲22%,而今年為20.55%,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波動。
說到蔬菜價格上揚的原因,孔繁濤告訴記者,一方面,持續低溫加劇了蔬菜價格波動態勢。葉類菜最容易受天氣影響,易受凍、損耗大、儲藏難,導致價格波動較大;低溫天氣減緩了黃瓜、西紅柿、青椒等生長發育,降低了產量。災害性天氣頻發還增加了運輸難度,造成階段性、區域性蔬菜市場供給偏緊、價格上漲。
另一方面,成本增加拉動了蔬菜價格不斷上漲。進入11月份后,露地菜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大棚蔬菜和溫室蔬菜,生產成本明顯提高是冬季蔬菜價格上揚的重要因素。國家發改委成本收益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至2011年蔬菜總成本年均增長18.55%,其中,雇工工價年均上漲14.18%,化肥年均上漲15.21%,機械作業費上漲21.06%。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