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食用調和油將各種油品合理搭配、營養互補,目前中國人平均每年每人消費20公斤。然而,一直以來,相關國家標準遲遲無法出臺,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成分成謎、價格虛高等亂相卻又無法監管,往往讓百姓糊涂消費。
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早在2008年就已經公布,要求油脂企業嚴格“按原料配比從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稱,加工工藝及比例”。但是時隔幾年,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至今沒能出臺。油脂企業也找出各種理由,稱公布配方會影響企業專利保護。中國食品行業副會長張俊修表示,由于目前技術手段不足,即便是公布了比例,也無法進行檢測:“調和油因為它是幾種油進行調配而成的,就目前世界的檢測手段來講,定性定量非常難界定。單品油像豆油、花生油,都沒有問題,但是對調和油,難度是相當大的。”
某食用油企業負責人表示正是成份難以檢測,使得很多企業更愿意生產低成本、高利率的調和油,最終結果就是不知情的消費者花了一筆糊涂錢:“一般來說這個概念就是單一品種的油,豆油和菜油,包括花生油,它的利潤率在3%左右,那么往往經過這種調和,經過賦予它一種概念,在很多消費者沒有知情權的情況下,可能這個調和油的利潤就會提高到5%或6%的這么一個水平。”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王興國表示,希望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盡快出臺,它將對行業進行規范和洗牌,那些靠著標準缺失鉆漏洞的企業將失去生存空間:“未來調和油的標準,對于一些商業行為過濃的這些元素可能會去掉,比如說一些命名方面,統一叫食用植物調和油,另外一點就是對一些調和油里面含量低于2%以下的,這些油就不能標在上面去了。”(中國廣播網)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