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我們接到韓國大宇集團2萬噸糙米近9000萬元的訂單,經過一段時間的備貨、生產線工藝調整、產品檢測,30日已經正式開始用阜寧生態稻谷加工生產出口糙米。”12月28日,在中糧米業(鹽城)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林告訴記者,在鹽城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理出口手續時得知,這是阜寧地產大米首次走出國門。
中糧米業(鹽城)有限公司是阜寧縣引進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2011年元月該公司30萬噸稻谷綜合加工項目開工建設,2012年4月29日竣工投產。記者在生產車間隔著玻璃窗看到,由瑞士布勒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生產線上,看不到幾個工人,只有在最后的包裝、吊運工序才看到一袋袋加工好的大米被工人們放上車。“烘干儲存的稻谷上了生產線后,經過清理、礱谷、糙米、碾米、整理、拋光、包裝等工序,只需1個小時,成品就出來了。”王林介紹。投產至今,中糧米業(鹽城)公司已生產出4萬噸大米,銷售額3.6億元,上繳稅收787萬元。
中糧在阜寧的落戶,讓“阜寧大米”這一品牌得以提升。“好水出好米,阜寧生態米”,由中糧米業(鹽城)公司生產的阜寧大米從9月份開始進入中糧集團營銷體系,在長三角4000多家大型賣場、超市銷售。
中糧的進入,也使阜寧百姓種田增收有了更大的保障。在阜寧縣溝墩鎮緊靠204國道的一戶人家門前,記者看到拖拉機、撒肥機、旋耕機擺放在那兒。主人田文兵說:都是自家種田用的機械,一整套價值40多萬元。田文兵今年44歲,原在企業工作,5年前包了鎮里南灣村100畝地種水稻麥子,2011年又新包了260畝地,一共種了360多畝地。2012年田文兵種的水稻豐收,畝產都在1280斤,“40多萬斤水稻,一半賣給了中糧,價格最高時達到一塊四角二,最低一塊三角六。”中糧的出手收購,也影響了當地水稻價格,“有比較了,價格更公道,對我們這些大戶來說,一斤高一分兩分的,就多了幾千塊錢,并且是純利潤。”
農業需要龍頭帶。據了解,2012年秋季,中糧鹽城公司已在阜寧當地收購以淮稻5號為主的稻谷6萬多噸,還在繼續收購中。明年,中糧準備在阜寧實施定單生產,期望能達到10萬畝,以稻谷原料的優化純化,保證產品品質,從而打響阜寧大米品牌聲勢。(費如星、倪蕊)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