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低迷、病害依舊、虧本經營……2012年的中國羅非魚產業找不出任何一個興奮點。無論種苗、養殖還是加工出口,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向市場交出了一張慘淡的答卷。可以說,2012年的羅非魚遭遇了一個漫長的寒冬。雖然國內扶持政策不斷,不過對于低迷的大環境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2012年是全年魚價低迷,即使魚價出現漲勢也不過是小幅突起,遠遠沒有達到大眾的期望值,魚價總是在平均養殖成本線8元/公斤上下波動。2012年羅非魚塘頭收購價最高也只有9元/公斤,不過這也是曇花一現,持續的時間很短。倒是在6~8月的時候,收購價屢次跌破8元/公斤底線,尤其在8月曾出現了全年 7.6元/公斤的最低價格水平。
疲軟的市場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養殖戶慘淡經營。近兩年來,隨著塘租、飼料價格、人工等不斷上漲,羅非魚養殖成本也日漸水漲船高,目前廣東地區養殖成本普遍在7.2元/公斤,而8元以下的塘頭價格,養殖戶已經瀕臨虧本,行業信心跌落低谷。
在海南文昌等地區,羅非魚養殖基本采取精養模式,雖然塘租要比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低,但投料成本比廣東的高,據了解,文昌地區的養殖成本達到了8.6元/公斤左右。
一直以來,中國羅非魚過于依賴出口,唯出口市場馬首是瞻。這種情況在2012年低迷的環境下表現得更加突出。
2012年因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洲經濟債務危機不斷,整個國際經濟環境持續低迷,諸多因素加劇了外貿環境的惡化,對我國羅非魚出口企業來說,這是最為黯淡的一年。
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羅非魚總出口量為25萬噸,同比增長11%,出口額為8億美元,同比增幅8%,全年估計出口量將達到35萬噸,出口額12億美元。從數據上看,2011年似乎與低迷扯不上關系,但產業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樂觀。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在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羅非魚加工企業處境困難,處于發展瓶頸期。“2012年前三季度羅非魚出口量達到歷史同期最高點,但加工企業的利潤卻處于近年來的最低點。”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