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替中,我們用汗水創造奇跡,用實干鑄就輝煌。
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于中國糧食行業來說,極不尋常。在全球糧食因災減產的陰影下,我們克服了病蟲害、臺風、雨雪等自然災害,實現了高基數上的再豐產———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面對多重嚴峻考驗,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穩中求進,轉方式,調結構,加強自主創新,推動轉型升級,鞏固了糧食流通工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勢。
這一年,糧食流通企業立足早收糧、多收糧、收好糧,落實糧食收購政策,促農增收;這一年,國有、民營、外資等糧油加工企業專注產品結構改善,質量提升,出色完成“保供穩價”任務;這一年,現代主食消費理念漸入人心,知名糧油品牌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這一年,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人矚目,糧食批發市場場際交易風生水起,農戶科學儲糧工程深入推進……作為“美麗中國”的基石,糧食豐歉關乎共和國大廈的長久穩固,糧食安全來不得任何的放松懈怠。
站在歷史又一個新起點上,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糧食生產已進入高成本、高風險、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階段,糧食剛性需求與生產硬性約束的矛盾,隨時會打破比較脆弱的糧食平衡。糧食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國際市場風險、質量安全風險不斷疊加,糧食有效供給的隱患時刻存在。
2013,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對農業和糧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糧食行業更應自覺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大局,承擔起助推農業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千斤重擔,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惟有實現農業現代化,糧食生產才有持續發展的穩定動力。夯實農業基礎,補上農業現代化這一短板,需要在新的一年里,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全力挖掘單產潛力,走集約型、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創新科技推廣平臺,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培育和打造一支專業化種糧隊伍,增強農業活力。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