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3日下午1時許,在鏌铘島海域一處被冰封的海參池內,看池人邢秀杰正在用鐵鎬破冰,由于冰面厚實,鐵鎬砸在冰面上只留下一個冰花,并不能見到水面。據悉,隨著氣溫的持續降低,榮成近海冰情開始加劇,近海養殖區內的浮冰連成一片,最厚處的冰面已經達到5厘米。為了將海冰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不少近海養殖戶開始破冰,以保障養殖品的正常供氧。
“太冷了!水下1米的實時溫度是-2℃。”邢秀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去年12月底開始,近海就開始出現大量浮冰,元旦前后,隨著氣溫的持續降低,浮冰開始連成冰面。從目前測量的海水溫度上看,水下1米的溫度已經降至了-2℃,盡管海參并不懼怕低溫,但卻容易因為池面被冰封住而缺氧。為了保障海參的持續供氧,邢秀杰不得不和其他養殖工人一起,頂著刺骨的寒風,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參池的邊緣破開一部分冰面。
根據邢秀杰多年的看池經驗,今年的冰情較往年更為嚴重,尤其是近海結冰的時間較往年提前了近1個月。邢秀杰告訴記者,以往參池被凍住大約在四九、五九的時候,而今年剛到二九參池就被凍住了,這在他近十年的養殖經歷中是比較少見的。對于今冬冰情的走勢,邢秀杰認為春節前后,近海養殖戶都將面臨冰情新考驗,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或將會遭受比往年更大的損失。
與邢秀杰的遭遇相同,但寧津街道辦事處的養參看池人于洪卿卻更為心急,原來于洪卿所看護的海參池位于近海的內陸區域,參池內的海水交換量相對較低,池內的溶解氧也較少。為了保障這25畝參池內的3000斤參苗能夠安全越冬,75歲的于洪卿3日下午在長約300米的冰水里來回走了三四趟,才用鐵鎬將冰面破開了一條1米寬的水道,以保障被冰封住的參池內能與外界 “通通氣”。
記者還在采訪中獲悉,榮成市八河水庫和嶗山、崖頭、尋山、俚島等鎮(街)近海區域的冰情均有所加劇。漁業部門工作人員提醒近海養殖戶要密切關注結冰情況,尤其是西北風和東北風天氣時,要時測海水溫度,避免因低溫和缺氧給養殖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必要時可使用打氧設備向養殖區輸氧。(王嵐)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