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上午,寒風料峭,永昌縣朱王堡鎮陳倉村氣溫降到了零下十幾度。陳倉村小學教室里,孩子們正在學習,而隔壁的教室里,大人們的學習熱情也十分高漲——原來是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的馬友記教授和唐應科教授在這里舉辦綿羊飼養管理技術培訓講座,幫助大家“發羊財”。
兩位教授進門還沒坐穩,教室里的30個板凳早已座無虛席,有兩個人擠一個凳子的,也有來遲了沒趕上座位索性就圍聚在火爐旁的。陳倉村十四社農民馮會天高興地說:“聽說今天有教授過來教課,我一早就在村委會等著……教授們講養羊技術,對我來說真是太及時了。”
肉羊飼養管理專家馬教授是山東人,長期扎根永昌搞科研,他時不時說句永昌話,引得大家會心一笑。他說,永昌縣是國家153個肉羊養殖優勢縣之一,有甘肅省最大的肉羊良種場,自2000年開始肉羊雜交改良工作,已走過近13個年頭。現在市場上羊肉能賣到近30元一斤,養好一只羊,就有上千元的收入……“不過,錢也沒有這么好賺,種羊場的羊能養到120多公斤,而農戶卻只養到五、六十公斤……這是因為光養羊,不懂養殖技術,不會科學管理,圖省事,所以產量提不高。”
“我經常到農戶家中去,發現我們農村養羊存在著6種現象。”他說,“許多農戶家中的公羊、母羊都圈在一起;大羊、小羊吃的都一樣;飼料不分類,精料喂得太多;小型設施養羊疏于管理,導致羊掉毛、生病;孕羊不分養導致流產;不注意飼料青貯、氨化,導致飼料質量不高。”針對每個問題,他又進行了逐一講解:要對種公羊分開管理,合理搭配飼料,多運動,避免“大肚子羊”;適當進行種羊交換,避免品種衰退;要讓小羊盡早吃上母乳,加強孕羊管理,少驅趕,盡量減少打疫苗次數……在飼草方面,要注意軋斷粉碎,避免扎破羊嘴,用身邊隨處可見的石頭、塑料布、尿素水、堿面子之類,很簡單就能配好青貯飼料、氨化飼料,讓羊吃得好……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