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大范圍低溫雨雪突襲我國南方,貴州、湖南、浙江、江西等地菜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部分葉菜類品種甚至出現暴漲。臨近春節,天氣效應疊加節日效應,菜價上漲預期增強。如何“hold住”百姓“菜籃子”,成為當前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題。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2012年11月份以來,蔬菜價格持續上漲。與2012年10月31日相比,2013年1月6日,21種監測蔬菜日均價格漲幅超過40%。其中,油菜、生菜、西紅柿、黃瓜等漲幅更是高達50%至80%。
自然災害疊加節日效應,蔬菜價格一般會有波動,這屬于正常現象。但是,當價格出現暴漲、群眾面臨“吃菜難”時,政府就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以最小的代價保障蔬菜供應秩序。
高速公路是城市的“生命線”,災害來襲時,通路是“第一要素”,“不怕沒菜吃,就怕路不通”。所以,公路、交警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千方百計保證道路暢通。同時,發揮“綠色通道”作用,保障蔬菜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
蔬菜供應出現緊張時,有關部門還可以從暢通信息、提供補貼等方面調動商家組織貨源。通過第一時間向經營戶傳遞各地蔬菜上市信息,并對運輸、場地費、倉儲費等給予補貼,保證蔬菜供應不斷檔、不缺貨。
為了給“菜籃子”減負,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增設平價菜銷售點,同時,嚴打串通操縱價格等行為,讓老百姓買到品種豐富、價格穩定、食用安全的蔬菜。
“菜籃子”一頭連著市民,一頭連著農戶,當災害過后,還必須讓市場調節供求,“價高莫趕、價低莫懶”,要引導農戶合理安排種植規模和品種。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