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強調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物質生活已經大步提高的今天,哪怕是普通日子,魚蝦蟹類等水產品總在百姓餐桌上頻頻“露臉”。若說特別,那也只是每年到了辭舊迎新之時,水產品作為人們購置年貨、饋贈、宴請親友的熱門之選,讓老百姓討個吉祥寓意,也可讓小販們趁此機會賺上一筆。
但是今年,水產品市場似乎有股冷風。
1 月8日一大早,楊女士和往常一樣來到路橋新安菜市場,她買齊肉類、蔬菜后,又在門口的一處水產攤位前稍作停留。隨后,她在詢問過價格后,買了9元錢的蝦。至此,她今天的“采購”算是宣告完成。“其實我喜歡吃蟹,可是現在蟹好貴,我是打工的,買不起。”楊女士自我安慰地說,“蝦也不錯的。”
事實上,這種“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并非楊女士一人。一周以前,在金清逛菜市場時,記者遇到了準備在家宴請親戚的陳先生。他說,自己原本想買一斤以上的野生黃魚,但是知道一斤就要八九百元,于是改買一斤下的黃魚。“真是太貴了,吃不起。”當時他肯定沒想到,一周之后的現在,一斤以上野生黃魚的價格已經超過了 1000元。
在各大菜市場,這邊市民喊價太貴,那邊水產攤販卻喊買的人太少,生意不好做。
潘女士賣了十幾年的水產品,采訪當天臨近10時,她攤上的水產品還鋪了滿滿一臺面,兩大袋的田蟹也沒賣出去多少。她告訴記者,今年來買的人少了,生意不太好做。說完,她又繼續嗑起瓜子。差不多時間,菜場的另一邊,攤販金女士趁空閑整理著長形塑料盆里的蝦。“生意不好,來買的人也沒幾個,菜市場門口還有不知道哪里來的人擺攤搶生意,哎……”她一邊埋怨,一邊向記者介紹近來水產品價格的漲幅,“不過越靠近春節,送禮的人多起來,應該會好賣些。”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