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情況
受近兩年來單產增加、收購價格逐年提高、平均種植收益率大幅提升的比較效益影響下,2012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且主要增幅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一區。據相關部門報道及中華糧網實地考察調研了解,2012年東北地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41798萬畝,比上年41302萬畝增加496萬畝,增幅約1.2%。其中水稻7670萬畝,比上年增加153萬畝,增幅約2.0%;玉米22639萬畝,比上年增加1148萬畝,增幅約8.0%;大豆6252萬畝,比上年減少720萬畝,減幅約10.3%。主要糧食品種玉米、水稻和大豆呈現“兩增一減”的特點,玉米增幅最大。
尤其前期降雪及降雨較少,玉米播種期間黑龍江局部及吉林西部地區出現旱情,但農民采取“坐水種”等方法保證質量及產量避免旱情影響,5月中旬左右國內玉米種植工作基本結束,至7月末生長期間,除華北及遼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發生澇情外,新季玉米整體長勢好于預期。
然而從7月末至9月初,國內玉米主產區先后發生兩次災害。由于陰雨天氣頻繁氣候異常影響,以及農民防治不利,華北局部及東北大部分地區發生粘蟲災害,至8月下旬大面積爆發,造成東北尤其吉林省部分玉米產區達到絕收的地步,農民損失嚴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末東北玉米產區再次遭受了臺風“布拉萬”入境導致的大面積倒伏災害。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9月2日,吉林、黑龍江、遼寧3省農作物受災2798萬畝,尤其是玉米受災較重,倒伏2260萬畝,占3省玉米面積的15%左右;其中嚴重倒伏826萬畝,占3省玉米面積的5%左右。兩次災害對正處于生長關鍵期的玉米造成較大影響,加之國際玉米產區大旱及減產的不利形勢,一時間引起農民及市場的恐慌心理,對現貨市場及后期的貿易心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自9月中上旬華北產區早熟品種玉米陸續收割上市,進入10月份東北產區逐步展開玉米收獲工作,但由于降雨頻繁收獲活動進展緩慢,整體上市進度較常年推遲近半個月左右,同時水分均較往年偏高。
二、供求平衡分析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