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稱,2012年中國進口大豆5838萬噸,增加11.2%,進口均價為每噸599.3美元,上漲5.8%。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大豆進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進口量相比2004年增長189%。2011年,國內大豆產量僅為1449萬噸,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80%。
但是與此同時,我國大豆生產和加工業不斷萎縮,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和工信部等多部委也在著手研究大豆新政策。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徐雪高認為,由于比較效益低,東北大豆種植面積近幾年每年以20%的幅度遞減,從2009年的6000萬畝減少到4000萬畝,農戶大量改種玉米和水稻。現在國內大豆單產約為每畝230斤,進口5800萬噸大豆相當于“進口”了約4億畝耕地。
徐雪高說,除了生產環節,大豆政策還要從收購、加工和流通等整個產業鏈角度予以考慮。據介紹,國產大豆加工企業從原料收購、儲存到管理、加工,每噸成本相比沿海的進口大豆加工企業高出70至80元。此外,大豆進口可以采取信用證貸款的方式,延遲3至6個月付款,而國產大豆采購是現金交易,企業的資金成本更高。
業界及糧食專家對于調整大豆價格支持政策的期望較高,其中差價補貼被認為是替代臨時收儲的更優政策工具,既能保證農民獲得合理的收益,同時能夠發揮市場定價機制。(中商情報網)
來源:中商情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