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訂單農業一直處于農戶普遍歡迎和履約率低的矛盾中。涉農企業通過在期貨市場購買期貨或期權產品,對沖自身面臨的風險敞口,可以為提高履約率相關策略的實施提供保障
訂單農業在穩定農戶收入、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等方面具有優勢,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我國訂單農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步以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處于農戶普遍歡迎和履約率低的矛盾中。我國訂單農業的履約率不足30%,違約風險高成為制約訂單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結合調研中獲得的實例,總結了應對農戶違約風險的四條解決對策。
對策一:建立違約外在約束機制
湖北奧星糧油公司創造了“訂單+公司擔保”模式。主要做法是:農戶通過農民經紀人與奧星公司簽訂油菜籽購銷合同,并以該訂單作為保證,獲得奧星的第三方擔保,從而從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信貸機構獲得貸款。
通過這種安排,形成公司為信貸合同提供擔保,訂單又為擔保合同提供保證的風險防控鏈條。農戶或農民經紀人對訂單的違約將造成對信貸合同的違約,將由信貸機構記入全國個人征信系統,建立了違約的外在約束機制。而奧星公司之所以有能力提供擔保,是因為在與農戶或農民經紀人簽訂訂單后,借助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對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進行了有效管理。
對策二:收取履約保證金
湖北白銀棉業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出“訂單+農戶交納保證金+期貨市場”的經營模式,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價格作為參考,更合理地確定訂單價格,吸引農戶的參與,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同時,通過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規避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鎖定利潤。
實踐中,部分涉農企業將收取的保證金委托給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轉貸給農戶用于農業生產,從而使農戶既能參與訂單農業,又能避免保證金支出。
對策三:延期點價訂單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