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集名花、美食與良藥于一體,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祁東縣常年生產面積16萬余畝,年生產總值近5億元,黃花菜已成為產區農戶衣食住行的主要經濟來源。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仍有兩大突出難題沒有解決:一是鮮菜采摘高峰期,適逢產區多雨季節,農戶不得不添加焦亞硫酸鈉保鮮黃花菜,導致產品質量安全不過關;二是采摘期集中在5-8月份,鮮菜銷售存在季節性空檔,且鮮菜集中上市,賣不上好價錢。
為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祁東縣農業局年逾六旬的資深農業科技工作者劉安民牽頭攻關,于2011年10月在風石堰鎮紫沖村租用15畝稻田建立黃花菜科研基地。目前,栽植品種50個(其中:祁東主栽品種4個、零星品種15個、古老抗病無名種3個、自選變異或高產或特色品種10個、野生品種8個;省外主栽品種8個;觀賞品種2個),建有一個66平方米的反季試驗大棚。除良種繁育圃和試驗需要外,均采取寬窄行叢栽,每叢4株,適應機械化中耕、挖伏土等田間作業。田間設計了品比試驗、不同栽培規格和栽植方式試驗、病蟲觀察圃、無公害高產栽培圃、良種繁育圃、農藥試驗等田間觀摩試驗。
通過一年多的艱苦摸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花蕾保鮮試驗見到了實效。去年,我們在不加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開展花蕾保鮮試驗,收到了不開花、不變色、不腐爛、保鮮4天的效果。據我們分析,如稍經技術改進,可望保鮮7天左右。該項技術無公害、無投資、易操作、解決了陰雨天黃花菜鮮蕾不便加工的難題,既可適應千家萬戶操作,更可適應大型加工企業工廠化生產。二是為填補國慶、中秋至元旦、春節期間國內黃花菜鮮蕾上市的空白打下了基礎。地處國內最南的黃花菜主產區湖南祁東,早熟品種四月花5月下旬開采6月下旬終采;中熟偏遲的猛子花6月中旬開采8月上旬終采;遲熟的沖里花6月中旬開采9月上旬終采。今年科研基地出了奇跡,不但相同品種均延長采期一個月,而且有一個疑為變異種的,時至元旦前后花蕾滿苔。已選育黃花菜特早品種用于春早熟促成栽培(返季栽培)正在試驗中,預計明年3月中、下旬開采。三是為選育推廣高產優質無公害黃花菜良種作好了準備。去年湖南祁東氣候反常,春季低溫陰雨,夏季高溫干旱。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通過黃花菜品比試驗,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確認了不同品種的抗漬、抗旱、抗高溫、抗病蟲性能。(何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