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水平的高低與宏觀貨幣政策密切相關。觀察去年的宏觀貨幣政策,似乎不必過于憂心2013年cpi會大幅反彈。但如果2013年貨幣政策從真實穩健轉變為變相寬松,那么cpi很可能由此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國家統計局1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2.5%,創下近七個月以來的新高。
盡管,去年12月份cpi2.5%的同比增速,尚不足2011年全年cpi增速(5.4%)的一半,但因其創下近七個月的新高,仍令部分市場人士為此憂心忡忡,擔心2013年的通脹,會由此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那么,這種擔憂究竟是無聊的杞人憂天,還是極具預見性的警示之語?對此,如果僅從表象看,則顯然有庸人自擾之嫌疑。這是因為,去年12月份cpi同比增速創近七個月新高,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的普漲所帶動,該月份因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對cpi同比增速占比高達50%左右。
除此之外,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不僅存在周期性供給因素,更與年末物價的翹尾因素有關。所以,因農產品周期性供給,以及年末物價翹尾因素所導致的去年12月份cpi創近七個月新高,極可能僅是超短期的“觸點”現象,我們似乎不必因此對2013年cpi進入大幅反彈通道感到過于憂心。
當然,與商品的供求面相比,cpi水平的高低更與宏觀貨幣政策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寬松會引發cpi上行,貨幣政策緊縮則會引發cpi下行,盡管兩者之間存在數月不等的相對延后,但毫無疑問其整體共振效應是相當明顯的。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