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水產網】近日,南江縣團結鄉返鄉創業甲魚養殖戶李定強帶頭義務參加增殖放流,與縣水產漁政局將價值3萬余元的4000尾優質甲魚幼苗投放入南江河。
近日,南江縣團結鄉返鄉創業甲魚養殖戶李定強與縣水產漁政局干部職工一道,將價值3萬余元的4000尾優質甲魚幼苗投放入南江河,這是南江縣第一個參加義務增殖放流的養殖戶。
增殖放流,只為回報社會
幾年前,小學沒畢業的李定強帶著妻子和村里的其他年輕人一道南下打工以改善家中的經濟狀況。但他明白,學會一門技術比單純打工賺錢更重要。于是,夫妻倆在沿海一家甲魚養殖場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養殖技術。由于勤學心細,他很快就對甲魚的養殖技巧熟記于心。2010年,李定強不顧老板的挽留,和妻子一道回到家鄉籌資20余萬元辦起了甲魚養殖場。經過夫妻倆兩年多的努力,養殖場終于有了效益。
當了解到私人企業在經過行政許可后也能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后,李定強向南江縣水產漁政局提出了向南江河投放優質甲魚苗的申請。經過縣水產有關專家對投放的魚苗進行檢驗檢疫并確認安全后,李定強的申請得到了批準。
談及增殖放流的原因,李定強笑著說:“在回家創業期間,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縣水產部門的大力支持,養殖場效益逐年提高。但看到河里的魚類資源不斷減少,作為養殖戶心里很著急。在召開十八大期間,我也想為家鄉作點貢獻,所以決定將自己培育的甲魚苗投放一部分到母親河中,為恢復河道生態平衡作點貢獻。”
民間參與,開啟民間放流先河
“老李帶了個好頭!他的行動為我們縣開了一個先河。”放流儀式上南江縣水產漁政局局長岳千里說,李定強的這一舉動改變了政府部門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下一步,南江縣水產漁政局將繼續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非法毒、炸、電魚等破壞水生物違法行為。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爭取讓更多的社會團體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水生態環境,形成全社會愛漁護漁的良好氛圍。
據了解,近年來南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由于受環境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魚的種類及數量已大量減少,人工增殖放流已成為修復漁業資源和維護水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工作。
來源:巴中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