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畝種植處州白蓮的荷塘里,游曳著成群的泥鰍,而塘畔的土地上則搭起了嶄新的鋼架大棚,成片的蘿卜、白菜正在里面茁壯生長——在蓮都區碧湖鎮蒲塘村,這片與眾不同的“蓮工廠”使原本蕭瑟的冬季顯得一派生氣勃勃。
盡管時值隆冬,但蒲塘村的“蓮工廠”卻一刻也不得閑。負責人朱偉軍告訴記者,自從推行了“立體種養”模式,原本一到冬季就淪為“閑塘”的荷塘完全變了樣,“一畝地能當三畝地用,加上蓮藕水位淺、光照強,水溫和地溫也都比較高,不容易流失養分,特別適合養殖泥鰍。”
這個嶄新的嘗試得到了蓮都區農業部門的全力支持。“2012年一次性就拿到了2萬多元扶持資金,技術人員也是隨叫隨到,手把手幫著解決問題。”朱偉軍說,第一批泥鰍是在去年6月投放的,“每畝放養的鰍苗超過250公斤,半年下來,證明蓮藕和泥鰍都長得非常好。”
“荷塘套養泥鰍,不但可以增加農戶收入,還能有效改善荷塘的生態環境,使藕的品質提高、病蟲害減少。”據蓮都區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荷塘放養泥鰍的密度小,發病率也較低,養殖難度并不高,很適合在普遍種植處州白蓮的蓮都農村推廣。除了養鰍,朱偉軍還針對荷塘之間間距較寬的特點,在塘間的土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使這片處州白蓮基地徹底告別了“冬閑”,“白蓮的畝產值大約1600元,放養的泥鰍預計今年5月就可以起捕出售,而蔬菜眼下就能分批采收,合計起來50畝荷塘一年能掙十幾萬元,比過去翻一番。”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