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俗稱娃娃魚,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有“活化石”之美譽,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倍受人們青睞。近年來,我市大鯢養殖業發展迅猛,大鯢產業已成為我市的特色產業。目前,全市已建大鯢馴養繁殖場36處,商品大鯢10余萬尾,產值達25000萬元以上。
我市作為中國大鯢主要的原產地,省內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規模都位居前列,大鯢產業已成為我市的特色產業,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多領域開發的大產業發展格局。截止目前,全市經批準已建大鯢馴養繁殖場(養殖公司、合作社)36處,全市有種鯢(親本及子一代)8萬多尾、子二代商品大鯢10余萬尾,產值達25000萬元以上。其中,青川縣金河大鯢養殖發展有限公司被農業部納入全國增殖放流珍稀品種(大鯢)指定場站,被四川省水產局授予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被認定為廣元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川漢王山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五糧液集團合作生產的大鯢酒一上市就產銷兩旺。
如何壯大大鯢產業?我市各級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發展大鯢產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保護方針,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鯢產業開發,各馴養繁殖單位在經營利用的同時,必須開展人工放流,保護與發展同步進行,走出了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保護與利用的路子。2012年,劍閣縣在西河國家級特有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投放了大鯢苗125尾。青川縣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合法養殖戶可以在當地獲得貼息貸款25-30萬元。據統計,該縣已累計向全縣大鯢養殖戶發放貸款2000余萬元,極大刺激了產業發展。按照水產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模式,嚴格飼餌魚類、魚藥等養殖投入品管理,規范標準化健康養殖檔案,積極創辦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確保大鯢產品符合國家標準。進一步加大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全民關愛大鯢、保護大鯢的法律意識,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使大鯢產業良性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茍忠貴,李波)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