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陽信縣的鴨梨和沾化冬棗一樣,是濱州的特色產業,每年一度的陽信梨花會更是帶動了陽信縣經濟的發展。在陽信縣周邊的村落,往往沒有其它農作物,田間地頭全部都是梨樹。但是今年陽信鴨梨的銷售卻遭遇了“鴨梨山大”,村民望著冷庫里大批積壓的鴨梨欲哭無淚。
今年鴨梨少有人收購
有的村積壓六百噸
16日上午,記者來到距離陽信縣城不遠的金陽街道辦事處北香坊村。剛進村子,記者就看到村路兩旁種滿了梨樹。距離村口不遠處,就是村民齊成明家,他家里有全村最大的冷庫。
齊成明告訴記者,他家冷庫里現在存了近兩百噸的鴨梨,一直賣不動,也沒有人來收購,“全村總共積壓了有六百噸吧,村子里的梨幾乎都賣不動,現在都很愁人啊,馬上就過年了,眼睜睜的看著這些梨天天壓在倉庫里不動彈。”記者在齊成明家的冷庫里看到,積壓的成箱鴨梨堆在那里有近兩人高,部分鴨梨已經開始變壞,并影響到了整箱鴨梨的質量。齊成明的兒子齊海軍邊整理這些鴨梨邊告訴記者,這些壞掉的鴨梨必須及時整理出來,而且只能扔掉,他們每天都要來冷庫里轉一轉,整理一下堆在一起的箱子,看看有沒有壞掉的梨。
隨后,記者又來到另一個村民張先生的家中,他的家里也積壓了三萬多箱的鴨梨。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家里三萬箱鴨梨有一百二十多噸,也一直在冷庫里放著,“冷庫天天開著也耗電啊,每天看著冷庫愁得不行,這冷庫開一個月就要五六千元的電費啊。這鴨梨不往外賣,還倒貼這些電錢,今年是賠定了。”齊成明告訴記者,北香坊村沒有種植糧食的,耕地全部種上了梨樹,他家里也種了13畝的鴨梨,“村子里就靠著這些梨賺錢,這是村民們唯一的收入。”
往年“五一”就能賣完
今年“六一”都賣不完
看著冷庫里的這些鴨梨,齊成明和張先生的臉上都寫滿了愁。齊成明告訴記者,他做鴨梨銷售生意已經做了近二十年,而今年是他的鴨梨遭遇銷售嚴冬的一年,往年他和村民的鴨梨都是銷往福建、浙江、廣東等南方省市,因為賣相口感質量都很不錯,所以南方的客戶每年都會大量預訂他們的鴨梨。
來源: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