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會上,食品安全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多位人大代表對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人大代表陳炳強建議:市政府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比如加大產品抽檢力度和覆蓋面。根據有關統計,每年深圳市對農產品[6.132.51%資金研報]抽樣檢測樣品量不足25萬批次,平均一天抽檢量不足700個,有些抽檢甚至是由流通企業代為抽檢后上報,抽檢力度過于薄弱,覆蓋面不足,難以對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嚴格的監管。
鼓勵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介入監督。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以政府主管部門和流通企業對產品實施監管的方式為主,第三方獨立的權威的監督單位缺失,尤其是行業協會和專業檢測機構對市場行為實施第三方監管的監督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建議政府扶持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監督,并將抽檢結果在深圳食品安全網上進行公示,嚴格執行“黑名單”制度,帶頭樹立起食品質量安全的社會公信力。
目前,深圳的生豬活禽水產等初級食品原材料供應主要依賴外地,未來更是將百分之百依靠外地供應。市人大代表孫小荔表示,目前,生豬活禽水產檢驗檢疫的端口主要在養殖場和屠宰場。但往往由于利益驅動,在實際執行過程。養殖場和屠宰場往往沒有嚴格履行檢疫部門的報檢制度,檢疫程序執行不嚴格。
基于我市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孫小荔建議:對進入深圳的所有生豬活禽水產進行抽檢。由公路管理部門、公安部門配合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在所有入深的市境道口設立“關卡”,即“生豬活禽水產檢測站”,對進入深圳的每一車生豬活禽水產進行抽檢。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