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竇紅梅
全市大型農副產品市場銷售的食品從哪兒來的,銷到哪里?目前,工商部門已基本摸清了“路徑”。昨天,記者從市工商局工作會上獲悉,經過工商部門的專項深入調查,10家全市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6區縣的14家區域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產品銷售源頭和去向被細查,將為本市實施食品安全監管起到關鍵作用。
防控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
“蔬菜、鮮肉、白條雞、雞蛋、水產、糧食、食用油,上述七大類居民生活必需食品的上市交易量、來源渠道、產品流向等,目前已基本摸清?!笔泄ど叹质袌鎏幪庨L李曉梅介紹,北京作為特大型消費城市,每日需要蔬菜2000萬公斤、豬肉215萬公斤、牛羊肉50萬公斤、雞蛋74萬公斤、糧食1370萬公斤和食用油100萬公斤,北京市85%以上的食品靠外埠供應,“輸入型風險”對首都食品安全的影響將長期存在。
為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應對首都市場的應急保障,市工商局從2012年2月起,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主要農產品交易情況進行了首次深入調查。在去年6月,又對季節性較強的蔬菜進行了第二次調查,調查共涉及農產品批發商戶11000余戶,涵蓋了全市主要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如豐臺新發地、朝陽區大洋路、海淀區錦繡大地、昌平區城北回龍觀市場等。
“比如,雞蛋的外埠供應比例超過90%,本市就可以與主要供應北京市場雞蛋的遼寧、河北、內蒙古的食品安全生產基地進行產銷直接對接,出現問題也可以直接找到源頭?!崩顣悦氛f。
主要農副產品外埠供超九成
據了解,根據工商部門的調查,本市農副產品外埠供應比例較高,其中冷凍水產、羊肉、牛肉、淡水魚、大米、雞蛋、蔬菜的外埠供應比例都超過90%,只有豬肉和白條雞本市自供比例較高,分別為79.92%和44.46%。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