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稻谷中最先上市的品種,早秈稻對全年稻谷價格風向標具有重要意義。耐儲特征讓其備受儲備系統青睞,也正因此,早秈稻受政策干預較多,價格相對穩定,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尋找較好的投資機會。
早秈稻小品種
早秈稻作為稻谷的一個小品種,年產量3300萬噸左右,僅占稻谷產量的16%。分析早秈稻市場供需應立足整個稻谷市場,同時,國內稻米價格遠高于國外稻米價格,形成稻米國內價格高地,因此進口供應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政策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早秈稻價格,但政策作用不能取代市場行為,在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兜底的平臺上,供需格局是決定早秈稻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2012年稻谷產量20429萬噸,同比增1.63%,連續9年豐收;其中早秈稻產量3329萬噸,同比增1.65%。稻谷市場總體供應充裕,尤其是下半年中晚秈稻上市后,國內稻谷供應快速增加,中晚稻價格自上市后價格持續下跌,部分地區直至啟動最低收購價政策止跌。
自2012年3月以來,進口大米以低價、量大沖擊市場。截至11月,2012年進口大米215萬噸,同比增298%;進口到港均價480美元/噸(約3050元/噸)。浙江米粉企業越南米進廠價約3400元/噸,同期國產早秈米3800元/噸。進口大米以價格優勢大量替代早秈米工業用量,在米粉和啤酒米用量上替代最為明顯,其中河粉用早秈米替代達到70%以上。大米進口從少量高端米向大量低端米開放,導致國內供應格局及價格預期發生變化,消費領域重疊致早秈米消費減少,215萬噸大米折合稻谷300萬噸,占早秈稻產量的9%,早秈米消費下降削弱早秈稻價格上行的動力。
投資也有大機會
早秈稻期貨是糧食期貨的小品種,呈間歇式行情走勢。稻谷現貨市場變動對期貨價格的作用較大,分析早秈稻期貨市場的投資機會,應加深對早秈稻現貨市場的研究,其中對政策的把握是一部分,對現貨市場供需的了解是關鍵,對早秈稻產業的周期特點要明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