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著腰,揮動著鐮刀。濃霧中,隨著46歲的黃桂英手起刀落,一根根長勢良好的甘蔗,應聲而倒。
“受地形限制,我們這里的甘蔗基本上還是靠手工砍。”1月15日,賀州市鐘山縣黃橋村村民黃桂英說,“砍一斤甘蔗,4分錢勞務費,每天能掙六七十元。”
黃桂英是專門種植甘蔗的老板李海福雇傭的工人。3年前,李海福看到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土地閑置,以及國家對蔗農的扶持,他瞅準時機,開始大規模承包土地種植甘蔗。目前,他在廣西桂林、柳州、賀州等地種植甘蔗三千多畝。
“甘蔗收割的高峰期,除了一些地方使用機械化收割外,最多時請的像黃桂英這樣的工人有兩三百人。”李海福說。
廣西被譽為“中國糖都”,蔗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甘蔗種植面積1600萬畝,涉及的蔗農1200萬人。
面對新榨季的到來,李海福心中充滿喜與憂。喜的是國家近年來對種植甘蔗扶持力度不小,包括每畝給蔗農400元補貼。同時,今年甘蔗長勢良好,是一個豐產年。但要做到既豐產又豐收,他心中滿懷期盼。
“一根甘蔗連著兩頭,一頭是種甘蔗的蔗農,一頭是收甘蔗的糖廠。對種甘蔗而言,近年來肥料、塑料薄膜、收割、運輸等成本越來越高,而甘蔗的收購價又不穩定,甚至有時還有所下降,這樣給蔗農的利潤空間就越來越小。同時,對糖廠而言,隨著國際糖市起伏不定,尤其是食糖產業鏈的不夠健全,從而對甘蔗收購價格產生巨大影響。新的一年,希望國家在穩定農資價格,暢通購銷體系,健全食糖產業鏈上進一步加大力度,真正做到讓一根甘蔗‘兩頭甜’”李海福說。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