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你失業了,不知道做啥買賣好,請找個鋪面,開個葡萄酒商行吧;如果地方旅游開發不知從何入手,要是天氣允許,不要種高粱,請種上葡萄吧。相信你們很快就會成為人們口中所謂“品質生活的締造者”。葡萄酒旅游大熱,不只體現在國外旅游在國內的每次推介上,還表現在國內近一兩年各種標榜的地方葡萄酒風情文化上。
于是,關于中國溫泉城名號爭奪的塵埃尚未落地,中國葡萄酒城的地位爭奪又被提上了日程。
最近,煙臺市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加快葡萄酒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建議》,提出為游客提供功能完備的葡萄酒休閑旅游產品;而第十三屆中國·懷來葡萄節剛剛在河北省懷來縣舉行,據稱當地葡萄酒文化和旅游休閑基地也正在形成規模;但早在去年10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就命名甘肅省武威市為“中國葡萄酒城”,甘肅武威決心成為中國的葡萄酒旅游標志;頂著國際旅游島光環的海南也坐不住,??谀虾4蟮郎弦粭l200米的街道,就有7家煙酒行,大大推進了葡萄酒品鑒與文化的進程。
以上葡萄酒旅游的狂熱開發似乎表明:葡萄酒旅游開發是一條捷徑,對一個地方的旅游檔次提升至關重要。就像迫切想打入品質生活圈子的人,不好意思說自己從沒打過高爾夫,如果不推廣葡萄酒旅游,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開發高端旅游的。各地也在這種所謂品位文化的氣候下達成市場共識:種葡萄不是農業,而是旅游業。
這容易讓人想起前些年,一些經濟決策者對落后的農業地區開出的大路貨處方:種莊稼成效不明顯,來錢慢,可以農轉非———用朝陽產業旅游業來打包地方產品,于是一批批農產品種植園轉為農家樂,一塊塊林地則開設為原汁原味的度假山莊。但“混”出來的畢竟是少數,剩下的只能慘淡經營,落下一個人情淳樸、原生態的好名聲,卻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今葡萄的角色轉變,是否也有這種功利性旅游開發的農轉非之嫌?眼看各種葡萄酒種植園悉數出現,各座葡萄酒文化中心、五星級假日酒莊列入建設日程,若干個世界各國風情式酒莊、葡萄酒風情園拔地而起,為游客提供的各種除了品酒之外的一系列活動和體驗層出不窮。國內葡萄酒旅游真的有這么大的市場需求?
來源:南方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