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記者來到璧北10萬畝蔬菜基地,眼前錯落有致的鋼架大棚,整齊劃一的種植基地,寬敞筆直的柏油公路,顏色繽紛的蔬菜瓜果,在冬日的陽光下,展示出融融的春意。
這是璧山縣以統籌城鄉發展為載體,切實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點亮獨具特色的璧山現代農業經濟的真實寫照。
現代科技“搭臺” 支撐生態觀光農業
“你看,紅的是番茄,紫的是茄子,黃的是南瓜,顏色搭配多喜慶!”記者在蔬菜基地里,聽到八塘鎮智燈村3組村民陳光模正在向客人熱情介紹。
“菜都是直接從地里摘下來的,特別受人喜歡。”陳光模告訴記者,“現在的客人喜歡欣賞田園風光,很多村民都建起了農家樂,每天接待2—3桌客人,就可以收入幾百塊。”
除了將蔬菜和旅游業進行“嫁接”,發展觀光農業外,一流的農業科學技術、現代化設施也對璧北蔬菜基地貢獻“巨大”。在基地,節水灌溉是重要的硬件設施之一,使用噴灌技術灌溉,水利用率能達到85%,100畝地每年能節水1.35萬方。這項工程不僅能實現施肥、澆水并用,還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力。
2012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將璧北十萬畝蔬菜基地建設作為六件大事之一后,基地硬件與軟件建設“雙管齊下”,提出了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結合實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從軟實力上打造“田園”旅游品牌;用農業科技、現代設施設備武裝基地建設,凸顯現代農業新風尚,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打響無公害蔬菜品牌 搶占“新高地”
“我們蔬菜大棚里的全是無公害蔬菜。你看嘛,大棚內全部采用殺蟲燈、粘蟲板等工具,種出來的菜很環保很健康”,正在大棚內查看蔬菜長勢的八塘鎮智燈村菜農羅志君告訴記者。
除了規模化種植,蔬菜基地加大對蔬菜大棚開發力度,著重培育無公害化蔬菜,并致力于打響璧北蔬菜品牌。同時,推廣了嫁接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土壤酸堿度調控等技術,保證大棚蔬菜的優質高效。
目前,璧北蔬菜基地每天可以為重慶主城供應各種新鮮綠色蔬菜瓜果超過800噸,充分發揮了重慶主城“菜籃子”的作用。并為主城各大超市、酒店提供“一站式服務”進行蔬菜配送,成功搶占主城市場“新高地”。同時,基地還注重蔬菜精品化發展,將優質蔬菜經過精美包裝,走入高端消費市場,進一步提升其附加值。
來源:農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