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山東青島市黃島區海洋與漁業部門獲悉,總投資2.2億元、以打造“藍色牧場”為目標的薛家島石嶺子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如期完工,黃島區建成一座“藍色海洋牧場”,海參鮑魚等實現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十分可觀。
石嶺子礁位于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南6公里黃海內,北距大陸3公里。該項目總投資2.2億元。通過在項目海區投放采用壟投或堆投大料石以及舊船體、鋼筋混凝土構件礁體的基礎上,在深水海域分期發展大型抗風浪網箱養魚。在巖礁底質海域建設人工魚礁30萬立方米,礁區面積為200公頃,發展海參、鮑魚、六線魚、牙鲆等珍貴海產品增養殖,加快資源修復。
石嶺子礁海域人工魚礁建成后,每年將適時投放魚苗、參苗、鮑苗,以及大型經濟藻類。預計人工魚礁1年后就可以進入管理性技術開發,魚類總回捕率大于25%,鮑魚總回捕率大于40%,刺參總回捕率大于35%。按照公司計劃投放的增殖數量,項目完成后,年產商品活魚150噸,實現產值550萬元;年產商品鮑魚20噸,實現產值700萬元;年產商品活參42噸,實現產值320萬元。另外,其他貝類、藻類及休閑垂釣旅游等實現產值2650萬元。人工魚礁區建成后將形成大型天然漁場,發展休閑漁業,帶動黃島區濱海旅游、觀光、垂釣等事業的發展。
此外,黃島區齋堂島人工漁礁建設項目,自2012年8月中旬以來,投資6500萬元,先后投放石料、水泥管道和巖石礁體等共計22.2萬空方,已完成一期工程。該項目規劃建設用海面積410.622公頃,人工魚礁總體積達65萬空方。項目分三期進行,其中,一期工程計劃建設人工魚礁區140公頃,投放礁體20萬空方。三期全部建成后,黃島區將再添一處大型“藍色牧場”。(王琨,臧富貴)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