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山東青島市以加快發展現代漁業為契機,通過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大力帶動海珍品養殖,高標準工廠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模式的發展,有力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去年,全市水產品產值133億元,增長4.7%。
在位于即墨市的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一種從美國引進的三文魚經過研究培育,已適宜在我國水域養殖。由于市場價值較高、養殖周期短,受到養殖戶的歡迎。目前這里每年三文魚育苗量150萬尾,青島當地使用量10萬尾,其他運往大連、天津、廣東等國內十幾個省市,年產值達到十幾億元。胡發文,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技術人員:沒有海水的地方我們可以淡水養殖,有海水的地方可以進行工廠化或者深海網箱養殖,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經過大概兩年左右可以長到七斤到八斤,一條魚的產值大概在300多塊錢。
目前,青島市已經累計擁有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0處,成功選育繁育30多個水產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去年,全市規劃建設了10處千畝漁業養殖示范基地,圍繞刺參、對蝦養殖開展池塘標準化改造,全市海水養殖池塘已達11萬畝,其中海參養殖面積6萬多畝,占全國總產值的五分之一,青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出口基地,擁有水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在黃島區海參加工基地,不僅建起高標準圍堰養殖池,聯合漁民一起成立養殖合作社,進行無公害海參養殖,每年還收購周邊養殖戶60多噸高品質鮮海參進行加工生產。尹寶昌,老尹家海參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加工企業帶動了水產品的養殖和捕撈量,不光解決了漁民的銷路問題,更重要的是
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水平和產品的質量,通過產品運作,增加了水產品附加值,帶動漁民增收。
今年,青島市將繼續建立與現代漁業配套的良種體系,重點培育1萬立方米水體以上的水產良種繁育基地;抓好標準化池塘改造、工廠化循環養殖、淺海健康養殖等示范區建設,爭創5處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并加大海參、對蝦、貝類和大宗魚類等養殖品種生產加工,計劃全年完成水產品出口創匯16億美元。(憐蓮)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