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買了幾顆蔥、兩斤白菜、幾個土豆和胡蘿卜,價格都快趕上肉了。”眼下,談起海口菜價,雖然比照前幾天有所下調,但一些市民還是喊貴。在??诰W的“微話題”上,“菜價高”話題昨日一經公布,便引來一些網友的調侃:“說蔬菜是‘綠色豬肉’實不為過。很多菜都吃不起了,以后干脆改吃1塊5一斤的香蕉,又便宜又有營養。”
海口菜價,貴在何處
全國有不少省份,吃的都是海南菜,但是本地市民卻直喊買不起菜。據了解,拋開“受天氣影響”“菜農靠天吃飯效益低”“外來人員增多”等這些年年雷同的解釋外,本地菜農到市場自銷自種蔬菜的情況并不常見。菜農種植的蔬菜,至少要經過三個中間流通環節才能擺上菜攤。龍華區遵譚鎮文謝坡村種植戶林芳表示,“比如說苦瓜,田間收購價在0.8元左右,收購商賣給蔬菜批發市場商販在1.1元,批發商販賣給各菜市場攤主在1.3元,而消費者買到手可能就是1.5元以上。”
此外,一些常年蔬菜基地不供本地菜。省政協委員董德標透露,常年蔬菜基地是保證本地人吃菜的關鍵,可是他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不種葉菜供應本島市場,而是種植供應出島的冬季瓜菜。“主要是冬季瓜菜種植利潤較高,菜農紛紛轉向大量種植冬季瓜菜,進而導致本地葉菜供應不足。”
而被廣大市民視為“福音”的平價菜店,也是舉步維艱。平價店設立的初衷,是希望平價店有基地自己生產蔬菜,直接供應平價店,省略中間加價環節,但是目前海口的平價店大多面臨著基地供菜不足,得依靠從批發市場進貨,“但是必須要賣著比農貿市場還低的價格,造成運營成本高,平價店發展壯大較難。2012年,我市有2家平價店因運營情況不理想面臨搬遷,2家羅牛山平價店更換經營者。”一位平價菜店主告訴記者。
菜價小降仍顯高,市民買菜論個買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