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菜農進農貿市場自產自銷成不成?獎勵那些培植蔬菜新品種的技術高手成不成?眾多政協委員密切關注海南菜價虛高問題,為“菜籃子”建言獻策。
民建海南省委稱,就海南所處地理位置而言,日照、氣溫等自然條件都非常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是長期以來,海南人一直在吃高價菜,5-6元/斤的蔬菜司空見慣。2012年上半年,海南省蔬菜、豬肉、雞蛋等“菜籃子”產品的價格排在全國同類產品的前列,這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影響是巨大的。
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常年蔬菜基地面積不斷擴大,海南的惠農資金及農業專項資金持續增加,對農業的傾斜及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然而,海南缺乏適合熱帶氣候條件下的蔬菜品種,而對于適合熱帶氣候條件下的蔬菜品種的培植工作,到現階段進展不大。另外,在高溫條件下的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也有欠缺,有待進一步提高。
民建海南省委建議:要高度重視蔬菜新品種引進推廣、培植新品種的工作;借助全國南繁基地的優勢、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組織技術攻關,培植適合海南氣候適栽耐熱的蔬菜新品種。實行獎勵機制,對培植適合海南氣候的新品種,有貢獻的單位或個人,進行獎勵。要建立常年瓜菜生產基地檔案,設立常年瓜菜生產基地,設立基地檔案,對生產基地的個人或單位,進行適當的財政資金的補貼,使蔬菜種植、生產、質量、市場供應,都保持常態化。要完善提高設施水平,推廣設施栽培和節水灌溉等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使單位面積在現有產量的基礎上得以提升。在規模化基地建設田頭設立綜合服務站,配套建設田頭預冷庫和冷藏車等冷鏈處理系統。同時,開展蔬菜種植培訓,引進先進栽培技術;與蔬菜種植的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廣泛的培訓工作,提高廣大種植業者的栽培技術,不斷提高生產力,提升蔬菜品質,保證向廣大居民提供綠色、優質的蔬菜。
“政府專項資金補貼了種菜的,沒補貼賣菜的,蔬菜價格還是降不下來。是否可以在每個農貿菜市場,開辟一塊自種蔬菜貿易區(自產自銷區)?”民建海南省委稱,這樣可形成競爭,使廣大居民有更多的選擇性。
來源:南國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