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農業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有關情況。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馬淑萍表示,當前的種子企業準入門檻“過硬”,企業結構正在優化。未來將通過加大種業投入、支持企業發展等四方面手段推進規劃落實。
對于外資種業的沖擊,馬淑萍認為,國外品種進來“有利有弊”,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服務理念等,應該提高合資的質量和水平,堅持合作共贏。
大企業增加 小企業減少
去年12月26日,《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國務院辦公廳文件正式印發。規劃明確了種業發展的時間表,目標分為2015年和2020年兩個階段。到2015年,前五十強種子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到2020年,前五十強種子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根據農業部新修訂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過去3000萬元增加到1個億,“經營兩雜”種子企業由過去500萬提高到現在3000萬,從事進出口企業由過去的1000萬提高到3000萬。注冊資本要求提高的同時,還強調要有固定資產,如“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固定資產要求是5000萬,進出口企業的固定資產要求是1000萬。
馬淑萍介紹,種子企業的數量正在減少,由新辦法實施前的8700多家,降到現在的6296家,減少了28.7%;同時企業的結構也在優化,大企業在增加,小企業在減少。在6200多家企業當中,注冊一個億的企業是59家,新辦法實施之前只有32家。3000萬以上的企業是445家,新辦法實施之前只有324家。3000萬以下的企業原來是8200多家,現在只有5700多家。
四方面推進規劃落實
馬淑萍介紹,將從四個方面推進種業規劃落實。
一是強化合力推動。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合力推進規劃落實,并推動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當地的實際和特點,將規劃落到實處。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